首页 > 华商文化 > 华商风貌
来源:   日期:2018年11月27日   人气:


【华商文学院风采】 读图时代,和文学系来一场邂逅
 
 
说起文学
有同学说文学很真实
有同学说文学很缥缈
有同学说学文学有什么用?
那么华商文学院的文学系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跟随我们的镜头,来到文学系主任赵维江教授身边
也许你会有所发现、理解或者说领悟
 


赵维江教授简介
文学博士,先后执教于河北师范大学与暨南大学,任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系主任。社会兼职:中国词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全球汉诗总会顾问以及广州市天河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广东省委文化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和暨南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究。 2017年3月起任广东财经大学华商文学院文学系系主任。
 
11月15日上午,我们来到华商学院文学院文学系系主任的办公室,拜访了可亲可敬可师可学的赵维江教授。
 
 
我们讲究“中文大传播”要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问:文学系有中文专业、新闻专业,还有新媒体专业,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赵主任:文学系是华商学院兴办早、实力较强的一个学系。现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5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是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不过,我们的建设并不限于新闻、广告和网新3个专业。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也是语言文学的实际运用,所以“文学类”的专业从根本上都是进行传播学的教育和训练,所以我们制定培养方案和考虑工作时,有一个“中文大传播”的理念,在培养方案制定及实际教学与学术研究方面力求专业融通。比如中文专业偏重理论和素养,新闻专业偏重应用和实践,汉语国际教育也偏重应用,要用得好,都需要基础扎实,所以我们在教学安排上,着眼于基础的教学和培养能力。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背诵300篇诗文(段落),读完100部经典名著,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等,这些都作为实训课内容,进行考查,计入学分。要求我们的学生做到能说会写,会说就是要出口成章,会写就是要下笔成文。在汉文和汉教两个专业,我们也有意识地引入新闻传播学的一些课程,特别是注重网络和新媒体知识的教学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一些网络自媒体去传播所学的知识。
 
 
文学系教师合影

问:听说你们有相当高大上的实验室?

赵主任:是的,学校领导对于新闻传播学重点学科的建设高度重视,投入上千万,经过精心设计和施工,已建成了一个高标准的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目前已投入使用,这将使我系的教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如虎添翼,迈上一个新台阶。

此外,我系网新、广告等专业坚持小班上课,以利于实验课和其它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安排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到企业见习考察,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网络与新媒体这个重点发展专业,以“高水平师资、高资金投入、高素质培养”的作为基本建设思路,以著名学者谭天教授为学科带头人,自去年第一届新生入学后,一直在探索与互联网企业和相关机构合作,开展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路子。目前与广东犀文图书有限公司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已经开展运作,学生可结合专业学习,实际参与企业的图书编辑出版业务,从中锻炼中文应用的专业能力。

我们也很清楚,目前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条件有限,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建设离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所以我们采用与名校合作共建模式来争取发展,如与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已经实行了许多实质性的合作措施,其中有选送交流生,送教师进修,为青年教师聘请科研指导教师,还有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方案也在洽谈中。
 

 
大传播实验教学平台
 
 
优秀的老师带领我们成长

问:文学系有这么好的设想和要求,师资队伍一定很棒?

赵主任:谈起教师队伍建设,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我们民办高校的性质,长期以来,师资队伍的确成了我们的一块短板,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很难引进,专职老师普遍比较年轻,而且流动性很大。一些素质不错的进来后,要么考公务员,要么考博士,很多人都走了。由于人员不足,许多课只好聘请校外教师担任,这样教学质量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办学之初,生源比较充足,这种状况还可维持,但现在全国的民办高等院校已进入了一个质量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培养水平,恐怕日后很难生存。而提高培养质量,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要靠他们来吸引学生来报考,要靠他们来把学生培养成才。

就拿文学系来说,现在我们拥有了5个专业,2000多名学生,专业和学生的数量都相当于一些公办院校的两三个学院,但师资队伍却无法与他们相比,两年前我接手系主任的时候,各个专业都严重缺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解放思想,广开“才源”,多方延揽所需要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我们虽然需要人,但并不是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对应聘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当然,把人招进来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够留住他们,让他们安心做下去。除了争取学校有关部门解决好引进人才的相关待遇和安排之外,我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要让他们进来觉得在这里有干头,有前途。许多年轻教师素质还是蛮不错的,但他们来到这里以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看不到发展的前景,所以就想走了。一些留下来的,由于教学的工作量很大,只是满足于完成任务,很少考虑继续提高。为此我们充分利用省重点学科的平台和学校对新专业的扶持政策 ,鼓励年轻人在教好课的前提下,继续进行业务进修和开展科研工作。系里要求副高职称以下的年轻教师,都要制定出三年科研和教学业务提高的规划,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可配备指导教师,资助他们去参加高规格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业务培训,鼓励他们去申报各级科研和教学项目,取得了成果给予奖励。
 
 
文学系教师活动掠影


问:毕业生和就业情况怎样?

赵主任:由于文学类专业社会需求面较大,我们的学生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近几年就业情况还是比较理想,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省级水平,2017届毕业生工作评比获华商学院“一等奖”,2018届毕业生工作评比获华商学院“二等奖”,考研考公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质量逐步提高。而且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基本表示满意,这证明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的需求。此外,我系不断加强与企业、学校等单位的联系,为实习生搭建更多锻炼的平台,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

 
我们的特色课堂——“文远大讲堂”

问:很多人都知道你们的文远大讲堂,为什么叫“文远”?

赵主任:“文远”这两个字也是精心考虑过的。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这句话的意思讲的就是“传播”,你的话要想“行”得“远”,那就要有内容和形式都富于“文”,这个“文”不只是文采,而是文化,要有深厚的内蕴,又要有美好的形式,正像孔子所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果是君子,“虽蛮貊之邦,行矣”。起“文远大讲堂”这个名字,一层寓意是将我们的传播学学科建设好,利用这个大讲堂,传播最新的前沿的高端的学术成果;另外也有将我们华商的美好声誉传播久远之意。目前,文远大讲堂已经举办了20多期,邀请了著名教授学者和业界名家名人等给师生开讲座,和学子们分享交流,经常座无虚席,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启迪了师生的学术思路,拓展了文化视野,激发了大家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我们将继续将它办下去。
 
 
 
“文远大讲堂”讲座掠影
 
“走进华商文学系,你会发现文学依旧拥有永不衰减的艺术魅力。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它像一粒珍珠在温润的月光中长久润泽愈见其光彩晶莹,像一坛陈酿的酒在时间的长河里愈存愈醇,吸引无数学子前来。”
 

本文采访撰写:阿程、阿丹
图片来源:文学系办公室
本文得到王列耀院长、赵维江主任、张铭君老师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
 

地址: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热线:020-82668888

扫码关注集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