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华商文化 > 名师讲坛
来源:   日期:2016年07月20日   人气:


从人口形势看青年人的成才环境

嘉宾简介:

    丁金宏,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育部社科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对中国城市管理、城市发展和人口变迁有深刻研究,关注年轻人与现代城市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著有《人口空间过程》、《理论地理学》等专著,在人口研究、地理学报等发表论文100余篇;2010年获“人口科技杰出贡献奖”。

【讲座内容摘编】

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大城市化和竞争加强

    我们首先看一下中国的人口总量和总量的变化。我给大家看到的红字是最新的人口普查,是1370536875人。实际上我们2010普查的是13亿4千万人。香港、澳门是他们提供的数据,台湾也是这几年的普查。13亿7千万人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什么含义呢?



 
    中国的人口在地球上依然是第一名的,依然是超重量级的,但是相对比重出现下降。我们经常说中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曾几何时我们说占四分之一,现在我们可以准确地说五分之一。我们到2020年是20%。这个比重尽管是世界第一,但是和第二名印度相比差距是小的,它是12亿人;第三名是美国,3亿多一点儿;第四名又回到亚洲,是印尼,2亿3千万。其他大多数都是亚洲的,像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我们看一看我们经常关心的国家,我们老是跟美国比,但不可比性就在这里,美国人是我们的零头,我们是13亿,他是3亿。然后看日本,它是我们的十分之一。

    但是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中国的人口地位正在和印度发生微妙的变化。按照过去的趋势来看,中国和印度会换位置,只是时间的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中国人口是全球1/4,印度是1/7。30年后的今年,我们是世界人口的1/5,印度是1/6。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延续下去的话,到本世纪20年代初,世界上印度是第一人口大国,中国是第二大国。当然,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怎么看?

    一方面,我们说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做人口最多的国家;另一个方面,中国人口总量得到控制是民众意志有机的组合,政府推行计划生育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同学可能关心人口问题和关心生育政策是关联在一起的,对计划生育政策议论也很多。我们应该说计划生育是中国的正确决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中国和印度换个位置,我们会非常认同我们的计划生育。总量控制当然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如果能够换来人口总量的下降,我觉得是值得的。

    2010年是第一次普查在中国的外国人,这次普查下来的数据是常住的有100万人,其中香港人23万,澳门人2万,台湾人17万,真正的户籍人口不到30万人。这些外国人,第一位的不是美国,第一个的是朝韩人。

    对比一下每次普查人口总量变化的轨迹可以看到,其实我们人口的增长率下降幅度非常显著。2000年—2010年,增长率是0.57,进入低增长率阶段。1981年的时候,中国是10亿人的普查。1991年是11亿人的普查。但是现在,明显出现了缓增的趋势。

    我们关心一下国内各个省的大小排名。1990年的时候,中国前五名的省,第一名是四川,第二名是河南;2000年普查的时候,广东从第五名变成了第三,四川省变成了第三,因为重庆从四川分出去了。2010年的时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广东是第一名,第二名是山东,河南是第三名,四川是第四名。这种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人口向东部转移的格局。

    2000年普查数据公布之后,我简单做一个小的预测,中国还会不会出现超过1亿人的省?因为1997年重庆直辖之后就没有1亿人的省了。我说但愿没有,如果有的话就是广东。果然是。这个是各个省的增长率差异。现在增长最快的是北京,第二名是上海,第三名是天津,三个直辖市。第四名是广东。广东是一个泱泱大省,它在第四名是不足为奇的。重庆不仅仅没有进入人口增长最快的直辖市,而且人口增长缓慢。

    全省的人口减少,意味着人口的变化不在于变多少,而取决于迁多少。

    正在下降的增长率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含义?从政治上讲,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中国,从人口的大国走向强国,我们要靠经济、科技的力量。这个过程需要青年人成长、成才。第二,广东是中国的第一大省,大省有大省的责任;第三,我们的人口增长率下降,就是我们生育控制,从有利的一侧讲,你们正在成为家庭的中心价值,你们的成长是家庭绝对的希望。你们的失败也可能是家庭绝对的失败。可能同学感到的压力也比以往的时代要大。我儿子从小学的时候就跟我抱怨,他说幸福是幸福,但是不快乐。一个小孩有这样的体会,也是对于这种环境的感慨。

    然后看看人口结构。我给大家展示的3个大段落,一个是0—14岁的人群,一个是15—64岁的劳动年轻,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我们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少子化,1982年的时候,我们的儿童结构是1/3,但现在是1/6,这就是少子化,这跟生育控制有很大关系;第二个是劳动力多,现在是1/3,1/3的人是可以干活的,也必须干活;第三老龄化,65岁老龄人口在1982年是5%,现在是9%,28年当中也将近翻了一倍。所以我们现在是少子老龄化,再加上劳动力丰富,干活的人多吃饭的人少,每个人不会感觉到太劳累,也能养活家里人,每个人都感觉到很幸福。
我们再来看一看教育的变化,大学人口比重显著提升,10年当中从3.61提升到9,10年当中提升5个多百分点。文盲人口、小学人口显著下降,从6.7下降到4.08。高端人口显著上升,是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现在大家读大学的机会非常多。文盲人口下降主要不是教育的问题,是老龄的问题。我们平均大学人口比重是9%,但是北京已经到31.5%,完全是世界水平。主要是北京、上海拉高了平均水平。

    这种人口结构对青年人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同辈竞争在加强。你们是社会中的精英阶层,进大学只是一大批人同时上了一个台阶,上了台阶之后还有很多竞争。

    第二,你们还面临着代际竞争,红利窗口开得这么大,社会岗位总量还是有限的,所以你们还面临着代际竞争。

    第三,人口结构,特别是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对你们来说意味着未来的、潜在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你们现在是家庭的宝贝,家庭都在关照你们,承担你们所有的费用,但是等你们工作、父母退休之后,如果父母不是有生活保障的,你们怎么办?一个人养那么多个人,负担很重。你们还要生孩子,现在生育正在放开,是一个热点,放开以后人口可能会有反弹。

    第四,关于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现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方兴未艾的时期。1990年的时候,城里居住的人是26.2%,10年之后上升到36.2%,每年一个百分点。接下来又一个10年是49.7%,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国家达到了城乡对半的状态。快速的城市化是人口跨城乡、跨地区转移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人口青睐的地区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少数的热点地区。最有资格讨论流动人口问题的是广东省,它的流动人口是2千万人,北京是7百万人,上海接近9百万人。他们占比重将近40%。迁出人口最强的地方是中国中部而且偏南一点的地方,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等,都是农业大省。人口丢失的地区,南北不一样,北部是非常微弱的净迁出,所以在中国讨论国家战略的时候有南海战略、西部战略。国家层面上没有正式的谈中部战略,但是学术界有议论,叫中部崛起,先要填平,然后才能崛起。这是我们从人口迁移的角度看中国发展的形势。

    大城市的人口结构年龄、性别结构不再是三角形或者金字塔型,而是树的结构,它意味着儿童和劳动力的大量缺失,需要从外面进劳动人口。所以迁移形成跨地区互补。这个迁移当中除了打工的迁移,还有一种就是嫁人的迁移。

    这种人口迁移导致的实际上不是单纯的城市化,而是一种大城市化。也就是说大城市比中小城市有优势。北京、上海、广州户口没办法放开,就表示了大城市超强的吸引力,这种超强的吸引力或者大城市化,对于大城市本身又是有负面影响的。大城市是一种机会的吸引,城市越大,各种机会越多。我们说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径。即使消费意义上讲,也是大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们有非常非常多的爱好,你在大城市才能找到,才有它的市场。

来源:中国网

地址: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热线:020-82668888

扫码关注集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