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7 责任编辑: 创始人
步履丈量大地 写就乡村答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助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引导大学生关注县镇村发展需求,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为第十八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肇庆专项赛注入创新动能。华商科教集团旗下广州华商学院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组织师生代表赴肇庆市各区开展实地采风活动,在行走的课堂中触摸乡村振兴的脉搏,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担当作为回应时代呼唤,令青春之花绽放在乡村沃土上!
广州华商学院
4月8日下午,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团四会市委、四会市地豆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广州华商学院肇庆校区团委组织近50名师生代表在四会市地豆镇旧电影院组织开展广州华商学院“挑战杯”肇庆“百千万工程”专项赛调研采风活动。
地豆镇旧影院简介
四会市地豆镇旧电影院位于镇中心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曾为镇内唯一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作为地豆镇工业时代文化符号,具有历史记忆传承价值。
走进旧电影院
活动现场,讲解员刘永才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这座承载着工业时代记忆的文化地标的历史变迁。旧电影院始建于上世纪,见证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电影院逐渐闲置,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活化利用的重点对象。在施工项目方面,他详细介绍了旧电影院的活化改造计划。该项目以“风貌提升+文旅赋能”为核心,包括建筑结构加固、内部空间优化、历史风貌修复等工程,同时融入现代文创元素,打造集展览、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关于电影院的具体功能,他强调,改造后的空间将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影,而是拓展为复合型文化场所。未来,这里将举办电影放映、艺术展览、非遗展示、文创市集等活动。
参观地豆镇史馆
在参观完旧电影院后,活动队伍移步至地豆镇史馆。史馆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等生动呈现了地豆镇手工业兴盛繁荣的景象。讲解员刘永才着重为同学们介绍地豆镇保存完好的陶瓷物件,串联旧电影院、非遗手工等节点,让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当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物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织,勾勒出一幅“历史可触摸、文化可体验”的鲜活图景。
参观文化阅览室
接着,讲解员刘永才带领同学们来到文化阅览室,三面墙的书架整齐排列着各类典籍,构成了一座立体的文化记忆库。该文化站设有少儿活动室,以鼓励在阅读中成长为目的,免费向群众开放。
在实践中成长,在调研中创新。同学们从走进旧影院到参观地豆镇史馆及社区文化站,通过深入了解,同学们都以高度的专注和热情投入此次调研采风活动。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助力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肇庆专项赛备赛工作,共青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委员会于4月2日组织各参赛队伍赴肇庆开展实地采风活动。师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古村老街,在行走中感悟乡村振兴脉搏,用青春视角挖掘学术创新灵感。
鼎湖区坑口街道苏村社区小㘵村
在鼎湖区坑口街道,一座与都市霓虹“相守相望”六百载的古老村落——小㘵村,正静静诉说着光阴的故事。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虬枝盘曲的百年古树见证着四季轮回,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润着岭南特有的乡愁韵味。
在村支书的讲解中,师生们了解到“小㘵”村名的由来:村前3000亩碧波荡漾的水坑中央,一条形似蛟龙入海的山岗㘵蜿蜒起伏,活灵活现地绵延一公里之遥。漫步村中,参赛队员们不仅邂逅了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建筑群,更惊叹于这里丰富的原生植被——娇艳的吊钟花、烂漫的杜鹃、明艳的无忧花次第绽放,古老的杨桃树、仁面树郁郁葱葱,更有连绵的竹林随风摇曳,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岭南风情画卷。
鼎湖区凤凰镇主街
踏入凤凰镇主街,历史的韵味扑面而来。古老的石板路,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抬眼望去,青山环抱,绿意盈盈,九龙湖的水澄澈如镜。曾经狭窄逼仄的街道,如今宽敞整洁。街边房屋也焕然一新,在保留客家特色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白墙黛瓦,错落有致,满是蓬勃朝气。
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中,师生们了解到这条主街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自1992年凤凰镇成立后逐渐繁荣发展。漫步街头,九龙湖碧波荡漾,远山如黛,四时之景美不胜收。昔日的狭窄街道如今焕然一新,平坦整洁的路面、完善的基础设施让生活更加便利。最引人注目的是沿街建筑的蜕变,通过融入客家小坡檐、仿青瓦等传统元素,既保留了古朴韵味,又焕发现代活力,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动人的文化画卷。这条老街不仅见证着城市发展,更承载着无数居民的乡愁记忆。
端州区城东街道文明路
文明路位于端州城区中心,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九十年代成为夜市步行街,还因众多海南黄花梨树被称为 “黄花梨一条街”,文明路夜市街曾经辉煌,如今正处于变革发展阶段。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大家了解到曾经的文明路,街道狭窄逼仄,一下雨就满是泥泞,出行十分不便。街边的房子陈旧破败,设施落后。那时绿化也差,寥寥几棵小树无甚生机。但如今,眼前的文明路已焕然一新。街道拓宽后平坦整洁,交通井然有序。房子经翻新改造,外立面统一规划,既保留了老城区韵味,又融入现代风格。路旁绿树成荫,四季都有不同景致。碰上节庆,红灯笼高挂,处处洋溢着喜庆与活力,满是肇庆的独特烟火气 。
高要区白土镇白联社区坑尾村黎雄才故居
踏入高要区白土镇白联社区坑尾村,仿佛一脚迈进了历史的悠悠长河。黎雄才故居隐匿在这片古村之中,周围是古朴的青石板路,岁月打磨得它光滑又充满故事。北宋开村以来,黎氏族人在此定居,历经千年,古村风貌依旧。村中建筑多为传统岭南风格,砖木结构,镬耳山墙,雕刻精美。过去,这里人才辈出,“父子八贡”的佳话流传至今。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过去的黎雄才故居久经岁月洗礼,虽保留了清代始建时的砖木结构、三间两廊合院式格局,但部分墙体斑驳,木梁也有腐朽迹象 ,周边环境杂乱,卫生条件欠佳。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开发,知晓它的人并不多,更像是被遗忘在时光角落。
但如今,经过政府大力修缮与改造,故居旧貌换新颜。外墙重新修复,重现古朴韵味;内部陈列了黎雄才的照片、文房用品和各时期代表作,让大家能更直观了解大师的艺术历程。周边环境也得到整治,增添了绿树、花坛与休憩设施,还修建了文化广场。现在,这里不仅是传承文化的展馆,也是游客了解岭南画派、感受艺术魅力的热门打卡地,更是坑尾村文化旅游的一张闪亮名片 。
如今,在保留原有韵味的基础上,村子对故居等建筑进行了修缮,同时完善基础设施,让古老与现代和谐共生。漫步其间,既能感受历史的沉淀,又能体会到乡村发展的活力,不禁让人沉醉在这片“雄才故里”的独特魅力之中 。
本次“挑战杯”肇庆专项赛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调研,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看见青春创意与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当城乡发展的时代课题与青年智慧碰撞交融,我们坚信,那些从实地采风中萌发的创意火花,必将在“挑战杯”赛事的广阔天地里,令华商学子交出饱含泥土芬芳的青春答卷,绽放出照亮城乡未来的耀眼光芒!
来源 | 广州华商学院共青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共青团
文字编辑 | 张佳楠
排版 | 张佳楠
编审 | 华商科教集团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