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燃了!他从华商出发,一路开挂!


“反套路”创业者的创业历程


当多数创业者在谈论“情怀”与“梦想”时,华商优秀校友马列却用一句“创业不是靠热血,是靠市场需求”撕开了滤镜。从音乐社外联部的“搬桌子少年”到品牌咨询机构创始人,从对“品牌营销”的执着到回归“卖货本质”的清醒,他的创业路,走得格外“反套路”。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马列的故事,看他如何在试错中剥离浮华,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业逻辑。


1

▲马列近照


马列,男,2014年毕业于华商科教集团旗下广州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现任广东中京检测认证有限公司CEO,同时担任“集码思维”品牌咨询机构、广东安马网络科技和智立方(华南分部)的CEO。


社团小干事的逆袭

把“搬桌子”变成人生的加分项


谁能想到,如今在商界运筹帷幄的马列,大学时曾是社团面试的“首轮淘汰者”?


初入华商,青涩木讷的他报名团委实践部,却成了四人宿舍里唯一被刷的人。“不能就这么错过社团!”他一口气报了四五个社团,最终被Superstar音乐社收留——原本只想选个“搬器材”的幕后岗位,却因面试时“豁出去”的表达力,意外被调至外联部。


这一“调”,调出了他的社交天赋。别人嫌累不愿干的搬桌子、搭舞台等粗活,他抢着做,渐渐和社联各部门成员混熟。后来社联独立,当年被他帮过的人都成了部长,他也成了横跨学生会、广播站的“人脉王”,还拿下了“十大歌手”称号。


2

▲一排右二为马列2014年拍摄于广州华商学院校内


“东方不亮西方亮”,马列的大学生活,用70%的音乐相关经历证明:真正的机会,从不在“被选中”里,而在“主动抓住”中。那些搬过的桌子、搭过的舞台,都成了他后来创业时“敢扛事、善沟通”的底气。


在迷茫中凿出自己的路


2014年毕业,马列入职一家企业,从电话销售做到销售经理,却越来越困惑:“销售靠的是价格战,和我学的市场营销完全不是一回事。”


彼时行业刮起“品牌热”,大家都喊着“要做品牌”,却没人说清“品牌是什么”。2017年,他创立“集码思维”品牌咨询机构,想帮企业做“有价值的品牌营销”。


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拳:客户不懂品牌,策划师因“无法说服自己方案有效”集体离职,招人时看中的候选人聊两句就转身离开。最难时,他拉着爱人熬夜改方案,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他说:“连续几天不睡,换来的还是客户的摇头”。


3


但他偏不认输。一边亲自上阵做策划,一边跑到北京深度学习,2019年再下一城,创立广东安马网络科技,用“营销+产品+用户”思维重新梳理业务。从“被迫坚持”到“主动破局”,他用韧性证明:创业从来不是一路坦途,而是在坑洼里踩着石头也要往前走。


师从杨石头

从“玩概念”到“抓本质”的顿悟


“企业的本质是卖货,别被‘品牌’‘营销’这些词忽悠了!”这句话,让马列彻底改写了创业逻辑。


2020年,他成为品牌战略大师杨石头的弟子,每月往返北京学习。这位服务过西门子、红牛的行业大咖,总说要“忘掉那些学术词”,可马列起初并不认同——直到“太二酸菜鱼”的案例打醒了他。


当时他帮九毛九集团做设计,对方说 “要潮、要酷,要和年轻人对话”。他把这个理念分享给杨石头,却被反问:“你去吃太二,是因为它潮,还是因为鱼没刺、上菜快、米饭香?”


“哪一点和品牌营销有关?”杨石头的追问,像一道闪电劈开迷雾。马列突然顿悟:消费者记不住复杂的理论,只认“有用、舒服”的本质。从此,他扔掉“高大上的概念”,逼着团队回归“产品能否解决需求”的核心——这一转变,让他的公司从“靠方案忽悠” 变成“靠效果说话”,更成为杨石头旗下智立方在华南地区的独家业务承接方。


4


“遇到杨老师,才懂什么是真正的营销。”如今,杨石头已是他公司的股东,而那句“忘掉概念,抓住本质”,成了他闯商海的 “定盘星”。


带领 200 人转型

 在“死局”里凿出活路


经营三家公司时,马列遭遇“五年项目持续亏损”的死局——要么转型,要么倒闭。他选择带着200人团队向数字化转型,却撞上了全员抗拒的墙。


“转型不是靠喊口号,是靠算清账。”他的破局方法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


01摆数据

业绩下滑时,老办法早已失灵


02算明白

按现状多久能赚钱?

转型后周期缩短多少?


03绑利益

“你们想买房、想让孩子上好学校,老路子能实现吗?”


5


从“懵懵懂懂”到“笃定前行”,他用“每周复盘、每月迭代”的节奏,硬生生把团队拉上转型快车道。“创业不是靠热血,是靠‘纠错力’——知道什么不能做,比知道什么能做更重要。”


AI 创业先锋

即将颠覆文档行业的 “暗棋”


如今的马列,又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一款结合AI的文档辅助APP,将于今年亮相。


这款能帮大学生写论文、帮上班族写报告的工具,藏着他一贯的“反套路”思维:别人扎堆做热门赛道,他偏选“窄赛道”深耕。“行业没人做过,才好建壁垒。”三个月研发期里,他带着团队泡在用户里聊需求,反复纠偏,硬是啃下了技术难关。


“预计同行至少半年才能追上。”谈及这款APP,马列眼中闪着自信的光。从品牌咨询到AI科技,他的每一步跨界,都印证着:真正的卓越,从不在“跟风”里,而在“预判趋势、死磕落地”中。


给创业者的 “反鸡汤”

别用情怀掩盖逻辑缺陷


“想创业?先搞懂三件事:有人需要你的东西吗?愿意为它付钱吗?你能比别人做得好吗?”马列的忠告,句句戳破幻想:


01别把“爱好”当“生意”

喜欢旅行和靠旅行博主赚钱是两码事:前者是自由,后者要靠流量变现,“别让情怀掩盖商业逻辑的硬伤”。


02先做“最小可行性产品”

想做餐饮?先开外卖窗口试菜,别直接砸钱装修;想做潮牌?先在朋友圈卖设计稿,看有没有人买单。


03创业是概率游戏

九死一生的路上,“因果”比“热血”更重要——产品匹配市场、模式可持续,才能活下来。


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卓越从不是“天生牛掰”,而是“踩坑后爬起来,爬起来后不重复踩坑”。


母校是永远的“充电站”


“这辈子就一个母校。”马列说,希望华商能为毕业生多提供落地的学习机会。而他自己,也会带着从华商学到的“韧性”,在AI的新赛道上继续领跑。


从社团“落选人”到AI创业先锋,华商优秀校友马列的故事里没有“开挂”的传奇,只有一句朴素的真理:所谓卓越,不过是把“不被看好”的路,一步步走成“让人惊叹”的样!



来源 | 广州华商学院校友会

编审 | 华商科教集团宣传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