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责任编辑: 创始人
共融・共创・共未来
构建湾区产教融合新生态
产业出题,校企揭帖,一场关于产教融合的“擂台比武”鸣锣开赛。
近日,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比赛决赛在华商科教集团旗下广州华商学院开幕。此次比赛以“共融・共创・共未来——构建湾区产教融合新生态”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省86个案例参评。

开幕式
开幕式上,广州华商学院校党委书记陈玉欢向来参赛的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表示热烈欢迎,在广州华商学院建校20周年之际,在广州华商学院举办决赛,是学校以“就业导向、产业思维、跨界融合、数智赋能”为驱动,构建多元协同产教融合生态体系的生动体现。

组织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凌靖波表示,本次比赛涵盖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充分体现了我省产教融合实践的广度、深度与创新水平,作为全省性、专业性的产教融合社会组织,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始终秉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宗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平台支撑作用。

组织委员会评审工作组总监欧阳农跃为大赛做了详细的评审规则说明。赛事组织委员会仲裁工作组代表和参赛人员代表共同进行比赛宣誓。



开幕式由组织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执行会长、华商科教集团旗下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校长卢坤建主持。

展示:产教融合的“广东路径”
决赛现场,对照企业重大技术攻关和技能人才需求,各参赛团队“揭榜挂帅”,通过“10分钟PPT展示+5分钟答辩”的形式对案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从案例背景剖析到项目实施路径规划,从核心问题攻坚到模式创新成效呈现,充分展现了广东产教融合从“形式融合”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多层面全方位融合”的实践路径。






融合:精准回应产业需求
连续两年的成功举办,为广东省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赛事探索出更精准、更高效的校企协同路径。今年,大赛在赛项设置层面实现了进一步优化革新。相比首届比赛主要围绕广东“双十产业”与五大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特色进行赛项分类,本届比赛在重点考察产教融合典型案例对产业和企业的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教育五金”建设(金专业、金基地、金教师、金教材、金课程)工作要求,将赛项细分为“五金”,精准回应产教融合对构建高质量职教体系、培育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力推动院校与企业从“单向合作”转向“生态共建”。
比赛充分发挥产教融合优质案例的头雁效应,积极探索具有湾区特色的产教融合新范式,全方位展现了广东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探索与突破性成果,有力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深度融合。


未来:加速迈向产教融合“深水区”
比赛同日还举办了产教融合交流活动,邀请了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和院校领导共同探讨产教融合的最新理念和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作为全国首家省级产教融合促进会,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积极搭建人才、资源、信息与技术高效流通的沟通渠道,通过举办引校入企交流活动、产学研创合作研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产教融合研究交流活动,深入探索并优选产教融合的机制、模式及实践案例,全力打造覆盖全省的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广东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已助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223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基本覆盖全省战略性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广东省产教融合创新举措不断涌现。在2024年举办的第一届广东省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比赛中,便征集到408个精彩案例,有75个案例脱颖而出荣获奖项,优秀案例还被收录进《广东产教融合》蓝皮书中,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广东产教融合领域的实践版图。
目前,广东已遴选建设171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华为、腾讯、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纷纷“入局”担任链主企业,带动1100多家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累计培养技能劳动者约65万人次,开展技能评价约22万人次。通过“链主”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院校深度参与的模式,广东构建起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形成“以产定标、以产促教、产教评互促共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赛后,南方网、粤学习记者郭姗对承办方广州华商学院校党委书记陈玉欢进行了专访。陈玉欢书记提到,本届比赛以“共融·共创·共未来——构建湾区产教融合新生态”为主题,具有显著的“风向标”意义。此次比赛推动产教融合实现了从“单点合作”向“系统协同”的重要升级,通过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促进了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匹配。整场参赛项目覆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大健康等大湾区重点发展领域,展现了产教融合的新格局。陈玉欢书记还特别提到,广州华商学院在本届赛事中表现突出,共有10支队伍晋级决赛,最终斩获1项金奖、4项银奖和5项优胜奖,获奖项目涵盖文策融合、中医护理、国际会计等多个特色领域。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显著成效。学校通过“反向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将产业需求前置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在介绍学校产教融合实践时,陈玉欢书记表示,学校已与华为、百度等头部企业共建了11个产业学院和26个创新班,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合作体系。这些合作不仅包括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还延伸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多个维度,有效推动了“四新”平台建设。她总结道,本次比赛为校企双方提供了宝贵的展示与交流机会,通过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正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教融合“广东模式”。广州华商学院未来也将持续聚焦大湾区重点产业,构建集人才培养、产研服务与成果孵化于一体的融合生态,为区域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共生”,广东产教融合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接下来,广东将持续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支撑”的协同机制。通过构建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的技能培训体系、输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广东正以产教融合为支点,撬动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来源 | 广州华商学院
编审 | 华商科教集团宣传部